智能電網知識分享(4)
接上文
19、堅強智能電網的總體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國家電網,全面提高電網的安全性、經濟性、適應性和互動性。
20、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兩條主線是什么?
答:兩條主線是指技術主線和管理主線。技術上體現為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管理上體現為集團化、集約化、精益化、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是智能電網的基本技術特征。信息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實施基礎,實現實時和非實時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與利用;自動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實現手段,依靠先進的自動控制策略,全面提高電網運行控制自動化水平;互動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內在要求,實現電源、電網和用戶資源的友好互動和相互協調。集團化、集約化、精益化、標準化有機聯系、相輔相成,基本內涵是實現從條塊分割向協同運作轉變、從資源分散向優化配置轉變、從管理粗放向精益運營轉變,目標是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21、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分為哪三個階段?
答:第一階段為規劃試點階段(2009~2010年):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開展各環節的試點工作。第二階段為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5年):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第三階段為引領提升階段(2016~2020年):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使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運行效率,以及電網與電源、用戶之間的互動性顯著提高。
上述三個階段是為實現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目標做出的整體性安排,并不能截然分開。技術研發、設備研制、試點驗證、標準完善和推廣應用等工作將貫穿始終。針對不同階段的建設需求,將陸續安排新的技術研究和工程試點項目,待成熟后統一組織推廣應用。
22、堅強智能電網體系架構包括哪四個部分?
答:堅強智能電網的體系架構包括電網基礎體系、技術支撐體系、智能應用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四個部分。電網基礎體系是電網系統的物質載體,是實現"堅強"的重要基礎;技術支撐體系是指先進的通信、信息、控制等應用技術,是實現"智能"的基礎:智能應用體系是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高效運行,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和社會資源,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具體體現;標準規范體系是指技術、管理方面的標準、規范,以及試驗、認證、評估體系,是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制度保障。
23、堅強智能電網的內涵包括哪五個方面?
答:堅強智能電網的內涵包括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和友好互動五個方面。堅強可靠是指具有堅強的網架結構、強大的電力輸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經濟高效是指提高電網運行和輸送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促進能源資源和電力資產的高效利用;清潔環保是指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與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潔電能
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透明開放是指電網、電源和用戶的信息透明共享以及電網的無歧視開放;友好互動是指實現電網運行方式的靈活調整,友好兼容各類電源和用戶的接入與退出,促進發電企業和用戶主動參與電叫運行調節。
24、 智能用電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智能用電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和完善智能雙向互動服務平臺和相關技術支持系統,實現與電力用戶"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雙向互動,全面提升國家電網公司雙向互動用電服務能力。構建智能用電服務體系,實現營銷管理的現代化運行和營銷業務的智能化應用;全面開展雙向互動用電服務,實現電網與用戶的雙向互動,提升用戶服務質量,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推動智能用電領域技術創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終端用戶用能模式的轉變,提升用電效率,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25、智能用電主要涉及哪些技術領域?
答:(1)雙向互動服務技術領域。包括智能用電體系架構、信息模型、用戶需求分析及響應、互動業務流程與運作模式等互動營銷運行與支撐技術;包括互動平臺、終端設備及系統研發。
(2)用電信息采集技術領域。包括數據加密、安全認證、信息安全傳輸、信息交互等數據采集技術,先進傳感、諧波計量、安全防護、低功耗等智能電能表技術;包括采集終端、智能電能表等設備及系統研發。
(3)智能用能服務技術領域。包括現場和遠程能效診斷、能效測量(含裝置)等智能需求側管理技術,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及儲能入網監控系統技術,電能利用效率模擬分析、能效評估、用能評測等用電能效提升技術:包括交互設備及系統研發。
(4)電動汽車充放電技術領域。包括電動汽車與電網間能量轉換控制、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與電網間通信、雙向計量計費、柔性充電控制、充電網絡運行對配電網運行影響等電動汽車充放電關鍵技術;包括充放電設備及系統研發。
(5)智能量測技術領域。包括智能用電設備及系統測試標準體系和功能規范、測試理論與技術條件、標準檢定裝置及系統研發等計量傳溯源測試技術,高級計量、智能控制、遠程編程及診斷等智能量測技術;包括量測設備及系統研發。
26、國家電網公司在智能用電方面已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國家電網公司在智能用電技術領域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部分研究應用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關鍵技術和標準研究。開展了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智能電能表、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與設施、電力光纖到戶等關鍵技術研究等;制定了用電信息采集(含智能電能表)技術領域的38項企業標準,電動汽車充放電技術領域的16項企業標準。
(2)關鍵設備研制。目前已研制了智能電能表、大容量充電機、光纖復合低壓電纜、用戶智能交互終端等智能用電關鍵設備。
(3)需求側管理實踐。不斷推進機制創新,運用經濟價格杠桿,合理配置需方資源;依托行政手段和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實現有序用電工作的預案編制和可靠實施;建設展示廳和專業網站,開展需求側管理的互動交流與宣傳。
(4)電網與用戶互動服務。初步建立了用戶服務網站和呼叫中心,開展了網上營業廳等新型互動服務模式的探索。
(5)營銷自動化系統建設。建立了涵蓋電力營銷所有業務和服務節點的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大用戶負荷管理系統和低壓集中抄表系統已大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