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與RS485的區別
RS-232-C
1.RS-232-C是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串行物理接口標準。RS是英文“推薦標準”的縮寫,232為標識號,C表示修改次數。RS-232-C總線標準設有25條信號線,包括一個主通道和一個輔助通道,在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對于一般雙工通信,僅需幾條信號線就可實現,如一條發送線、一條接收線及一條地線。RS-232-C標準規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50、75、 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標準規定,驅動器允許有2500pF的電容負載,通信距離將受此電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電纜時,最大通信距離為15m;若每米電纜的電容量減小,通信距離可以增加。傳輸距離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屬單端信號傳送,存在共地噪聲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擾等問題,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內的通信。
RS-485總線
2.RS-485總線,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采用RS-485 串行總線標準。RS-485采用平衡發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加上總線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 RS-485采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于發送狀態,因此,發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應用RS-485 可以聯網構成分布式系統,其允許最多并聯32臺驅動器和32臺接收器。
以往,PC與智能設備通訊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網等方式,主要取決于設備的接口規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訊的物理介質層和鏈路層,如果要實現數據的雙向訪問,就必須自己編寫通訊應用程序,但這種程序多數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規范,只能實現較單一的功能,適用于單一設備類型,程序不具備通用性。在RS232或RS485設備聯成的設備網中,如果設備數量超過2臺,就必須使用RS485做通訊介質,RS485網的設備間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過“主(Master)”設備中轉才能實現,這個主設備通常是PC,而這種設備網中只允許存在一個主設備,其余全部是從(Slave)設備。而現場總線技術是以ISO/OSI模型為基礎的,具有完整的軟件支持系統,能夠解決總線控制、沖突檢測、鏈路維護等問題。
由于RS232接口標準出現較早,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四點:
(1) 接口的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又因為與TTL 電平不兼容故需使用電平轉換電路方能與TTL電路連接。
(2) 傳輸速率較低,在異步傳輸時,波特率為20Kbps。
(3) 接口使用一根信號線和一根信號返回線而構成共地的傳輸形式,容易產生共模干擾,所以抗噪聲干擾性弱。
(4) 傳輸距離有限,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50英尺,實際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針對RS232接口的不足,于是就不斷出現了一些新的接口標準,RS-485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點:
(1) 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 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接口信號電平比RS-232降低了,就不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
(2)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3)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強,即抗噪聲干擾性好。
(4) RS-485接口的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4000英尺,實際上可達3000米,另外RS-232接口在總線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總線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絡。
因為RS485接口組成的半雙工網絡,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我們一般叫AB線),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由于有的設備是232接口的,有的是485接口的,如果有一臺232接口的設備與一臺485接口的設備通信,那就需要一個RS232/RS485轉換器,把232接口的設備的232信號轉換成485信號,然后再與485接口的設備通信。如果是兩臺232接口的設備要進行遠距離的通信,那只要加上兩個RS232/RS485轉換電路就可以了。
1.RS-232-C是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串行物理接口標準。RS是英文“推薦標準”的縮寫,232為標識號,C表示修改次數。RS-232-C總線標準設有25條信號線,包括一個主通道和一個輔助通道,在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對于一般雙工通信,僅需幾條信號線就可實現,如一條發送線、一條接收線及一條地線。RS-232-C標準規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50、75、 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標準規定,驅動器允許有2500pF的電容負載,通信距離將受此電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電纜時,最大通信距離為15m;若每米電纜的電容量減小,通信距離可以增加。傳輸距離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屬單端信號傳送,存在共地噪聲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擾等問題,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內的通信。
RS-485總線
2.RS-485總線,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采用RS-485 串行總線標準。RS-485采用平衡發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加上總線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 RS-485采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于發送狀態,因此,發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應用RS-485 可以聯網構成分布式系統,其允許最多并聯32臺驅動器和32臺接收器。
以往,PC與智能設備通訊多借助RS232、RS485、以太網等方式,主要取決于設備的接口規范。但RS232、RS485只能代表通訊的物理介質層和鏈路層,如果要實現數據的雙向訪問,就必須自己編寫通訊應用程序,但這種程序多數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規范,只能實現較單一的功能,適用于單一設備類型,程序不具備通用性。在RS232或RS485設備聯成的設備網中,如果設備數量超過2臺,就必須使用RS485做通訊介質,RS485網的設備間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過“主(Master)”設備中轉才能實現,這個主設備通常是PC,而這種設備網中只允許存在一個主設備,其余全部是從(Slave)設備。而現場總線技術是以ISO/OSI模型為基礎的,具有完整的軟件支持系統,能夠解決總線控制、沖突檢測、鏈路維護等問題。
由于RS232接口標準出現較早,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四點:
(1) 接口的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又因為與TTL 電平不兼容故需使用電平轉換電路方能與TTL電路連接。
(2) 傳輸速率較低,在異步傳輸時,波特率為20Kbps。
(3) 接口使用一根信號線和一根信號返回線而構成共地的傳輸形式,容易產生共模干擾,所以抗噪聲干擾性弱。
(4) 傳輸距離有限,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50英尺,實際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針對RS232接口的不足,于是就不斷出現了一些新的接口標準,RS-485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點:
(1) 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 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接口信號電平比RS-232降低了,就不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
(2)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3)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強,即抗噪聲干擾性好。
(4) RS-485接口的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4000英尺,實際上可達3000米,另外RS-232接口在總線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總線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絡。
因為RS485接口組成的半雙工網絡,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我們一般叫AB線),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由于有的設備是232接口的,有的是485接口的,如果有一臺232接口的設備與一臺485接口的設備通信,那就需要一個RS232/RS485轉換器,把232接口的設備的232信號轉換成485信號,然后再與485接口的設備通信。如果是兩臺232接口的設備要進行遠距離的通信,那只要加上兩個RS232/RS485轉換電路就可以了。
市場上所謂的“無源RS232/RS485轉換器”采用從計算機串口偷電技術,而“有源RS232/RS485轉換器”在電路原理圖與跟前者差不多,只是電源部分有所改動而已。
下一篇:工業4G路由器優勢
上一篇:工業PoE交換機在安防應用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