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衛星定位如何實現定位功能?
今天9時43分,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北斗,為你驕傲!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正好談談gps如何實現定位功能:
GPS不是目前廣泛認知的服務器,實現定位的過程中無需發送請求。
GPS衛星可以理解成一個時時刻刻都在向外發送數據信息的電臺,數據的傳輸是單向的。
通過GPS實現定位的過程非常復雜,這里簡化的說一下。
如果定位一個目標,需要確定三維坐標,X、Y、Z,也就需要三組方程。例如上圖,如果知道三個衛星的位置,還有各自衛星和定位點之間的距離,三個方程就可以列出來了。
衛星是在既定軌道上行駛,每個衛星內置高精度時鐘,所以每個時刻的坐標是已知的。位置和時間信息以趨于光速的傳播速度發送給地面的接收機,由于接收機的時鐘和GPS始終趨于同步,進而距離也就有了。然后就可以解方程了。
上邊用到了不少“趨于”,主要原因是過程中有很多誤差,比如常見的一個:衛星信號傳播速度的誤差。為了能夠減少誤差,需要更多的數據,也就是更多的衛星。
一般來講,四顆衛星實現定位是最低水準。我們平時使用的時候往往會用到更多,相應的精度也就更高。
定位的過程中,GPS提供的是已知數據,接收機只管接收。通過這些數據來計算出坐標的過程是在接收機上實現的。衛星并沒有直接把接收機的坐標告訴接收機,接收機也不用向衛星發送請求。
GPS具備接收信息地面信號的能力,不過接收的是地面參考站的信息。如果GPS接收每個接收機的數據,那就會出現問答中提及的問題,需要有足夠的強大的運算能力,同樣需要解決穩定性的問題,好多年前送上天的衛星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