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塊的基本指標
光模塊按封裝類型分為:1×9(SC/FC/ST等)、SFP(LC)、GBIC、XFP、SFP+、QSFP等
光模塊的速率有155Mbps、622Mbps、1.25Gbps、10Gbps、40Gbps等,其波長主要有850nm、1310nm、1490nm、1550nm等,傳輸距離主要有550m、2km、20km、40km、60km、80km、100km、120km等
光模塊的基本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輸出光功率
輸出光功率指光模塊發送端光源的輸出光功率。可以理解為光的強度,單位為W或mW或dBm。其中W或mW為線性單位,dBm為對數單位。在通信中,我們通常使用dBm來表示光功率。
光功率衰減一半,降低3dB,0dBm的光功率對應1mW。
接收靈敏度最大值
接收靈敏度指的是在一定速率、誤碼率情況下光模塊的最小接收光功率,單位:dBm。
一般情況下,速率越高接收靈敏度越差,即最小接收光功率越大,對于光模塊接收端器件的要求也越高。
消光比
消光比是用于衡量光模塊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
它是指全調制條件下信號平均光功率與空號平均光功率比值的最小值,表示0、1信號的區別能力。光模塊中影響消光比的兩個因素:偏置電流(bias)與調制電流(Mod),姑且看成ER=Bias/Mod。
消光比的值并非越大光模塊越好,而是消光比滿足802.3標準的光模塊才好。
光飽和度
又稱飽和光功率,指的是在一定的傳輸速率下,維持一定的誤碼率(10-10~10-12)時的最大輸入光功率,單位:dBm。
需要注意的是,光探測器在強光照射下會出現光電流飽和現象,當出現此現象后,探測器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此時接收靈敏度下降,接收到的信號有可能出現誤判而造成誤碼現象,而且還非常容易損壞接收端探測器,在使用操作中應盡量避免超出其飽和光功率。